饭桌C位
发表于 2024-4-11 15:35
学网赚,我只在先客吧论坛学!
白红紫青黑
发表于 2024-4-11 15:49
可以的!
第一下
发表于 2024-4-11 15:51
跟帖。
Fsi041874
发表于 2024-4-11 16:23
感谢大家一起
若变记忆便迷人
发表于 2024-4-11 16:32
156 自动测量技术
第四节 大气污染的监测技术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事业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大量的有
害物质和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大气中,当其浓度超
过环境所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 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
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 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损坏自然资源及财产、器
物等。这种情况称为大气污染或空气污染。
针对大气与空气污染,我国制定了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 了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与
污染源监测的目的、布点原则、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等。 我们主要介绍监测
技术。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
大气中含硫的污染物主要有HzS、SO2、SO3、CS、 HzSO。和各种硫酸盐,而二氧化
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 所以, 在硫化物的监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
代表。
SO,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来源于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 含硫矿石的冶炼等化工
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其测量方法有分光光度法、 紫外荧光法、电导法、火焰光度法、库仑
滴定法等。这里介绍紫外荧光法。
荧光通常是指某些物质受到紫外光照射时,各自吸收 了一定波长的光之后,发射出比照
射光波长长的光,而当紫外光停止照射后, 这种光也随之很快消失。
1.原理
荧光通常发生于具有 π-π电子共轭体系的分子中, 如果将激发荧光的光源用单色器分
光后照射这种物质, 测定每一种波长的激发光及其强度, 以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或荧光波
长作图,便得到荧光激发光谱或荧光发射光谱。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其激发光谱和发
射光谱不同,以此来进行定性分析。在一定条件下, 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有一定
的关系,以此来进行定量分析。
含被测物质的溶液被入射光(1。)激发后,可以在溶液
的各个方向观测到荧光强度(F)。 但由于激发光源能量的
一部分透过溶液, 故在透射方向观测荧光是不行的。一般
在与激发光源发射光垂直的方向观测,如图6-13 所示。
图6-13 观测荧光方向示意 根据比耳定律,透过光的比例为
1/=10-*
式中 I。 入射光激光强度;
I 透过光强度;
被测物质的浓度;
6 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
一透过液层厚度。
被吸收的散光的比例为
第六章成分分析技术 157
1-1/=1-10-6
即 Io-I=I。(1-10-*)
总发射荧光强度(F) 与试验吸收的激发光的光量子数和荧光量子效率( 为荧光物
资吸收激发光后所发射的荧光量子数之比值)成正比:
F=x(I-1)=1p(1-10-*)
将上式括号内的指数项展开可得
F=12.3ebc(23ebc)2(2.3bc)2 2! 3!
对于很稀的溶液,被吸收的激发光不到2%, ebc很小,上式括号内第二项后各项可忽
略不计,则简化为
F=2.34pebcIo
对于一定的荧光物资,当测定条件确定后, 上式中的虾、1、e、b均为常数,故又可
简化为
F=kc
即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资浓度呈线性关系。 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资浓度仅限于很稀的溶液。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有:激发光照射时间、 溶液浓度的pH值、 溶剂种类及伴生的各种
散射光等。
2.荧光计及荧光分光光度计
用于荧光分析的仪器有目视荧光计、 光电荧光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它们由光源、 滤
光片、单色器、样品池及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 光电荧光计以高压汞灯为激发光源,滤光片
为色散元件,光电池为检测器, 将荧光强度转换为光电流,用微电流表测定。 该系统结构简
单,可用于微量荧光物质的测定。 “
如果对荧光物质进行定性研究, 则需要使用荧光分光
度计,其结构如图6-14所示。它以氖灯作光源 (在250~ o+亡 十8
600nm有很强的连续发射,峰值在470nm处), 棱镜或光
栅为色散元件,光电倍增管为检测器。 荧光信号通过光电
倍增管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后进行显示和记录; 也可以
送入数据处理系统经处理后进行数显、打印等。 中中 号:
3.大气中SO: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测定大气中的SO_,具有选择性好、 不消
耗化学试剂、适用于连续自动监测等特点, 已被世界卫生
组织在全球监测系统中采用。 目前广泛用于环境地面自动 图6-14荧光分光度计
结构示意图
监测系统中。 1-光源;2.4、7、9一狭缝;3-激发光
若用波长190~230nm紫外光照射大气样品, 样品则 单色器;5一样品池;6一表面吸光物质;
吸收紫外光而被变为激发态,即 8-一发射光单色器;10一光电倍增件;
SO:+hf1→So; 11-放大器;12-指示器;13一记录仪
激发态SO:不稳定,瞬间返回基态,发射出波峰为
330nm的荧光,即
158 自 动测量技术
SO; →SO:+hf:
式中hfi、hf:为紫外光。
发射荧光强度和SO:浓度成正比, 用光电倍增管及电子测量系统测量荧光强度, 即可
得知大气中的密度。
荧光法测定SO: 的主要干扰物质是水分和芳香烃化合物。 水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SOz
可溶于水造成损失,另一方面由于SO 遇水产生荧光猝灭而造成负误差, 可用半透膜渗透
法或反应室加热法除去水的干扰。 芳香烃化合物在190~230nm 紫外光激发下也能产生荧光
造成正误差, 可用装有特殊吸附剂的过滤器预先除去。
紫外荧光SO:监测仪由气
2口- 口" 0 路系统及荧光计两部分。如图
白 压力表 6-15和图6-16所示。大气试
林 样经除尘过滤器后通过采样阀
标定- 进入渗透膜除水器、除烃器到
达荧光反应室,反应后的干燥
术'(。
-接< 气体经流量计测定流量后排出。
8 气样流速为1.5L/min。荧光计
脉冲紫外光源发射脉冲紫外光
图6-15紫外荧光监测仪气路系统
3一除尘过滤器;2一采样电磁阀;3一零气/标定电磁阀; (一渗透膜过滤器; 经激发光滤光片(光谱中心
5一毛细管;6一除烃器;7一反应室;8一流量计; 9--调节阀;10一抽气泵; 220nm)进人反应室,分子在
11一电源;12一信号处理及显示系统 此被激发产生荧光,经发射光
滤光片(光谱中心330nm)投
射到光电倍增管上,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经电子放大系统等处理后直接显示深度读数。
该仪器操作简便。开户电源预热
30min,待稳定后通入零气,调节零点,
然后通入标准气,调节指示标准气浓度
值,继之通人零气清洗气路,待仪器指
零后即可采样测定。如果采用微机控制,
可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其最低检测浓度
可达lppb。
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还有恒电流电
流库仑滴定法、溶液电导法等,这里不
介绍。 图6-16监测仪荧光计工作原理
二、 、氮氧化物的测定 1一紫外光源;2.4-透镜;3-反应室;5一激发光滤光片;
氮气是大气组成中占绝对多数的气 6-发射光滤光片;7一光电倍增管;8一反应室; 9一放大器
体。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三氮等多种形式, 大气中的氮
氧化物主要以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形式存在。 一氧化氮在大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
者可以分开测量,也可以测量其总量。 常用的方法有盐酸钠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化学发光
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及原电池库仑滴定法等, 这里只介绍原电池库仑滴定法。
原电池库仑滴定法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工作的如图6-17 所示。库仑池中有两个电极,一是
第六章成分分析技术 159
活性炭阳极,二是铂网阴极,
池内存0.1mol/L磷酸盐缓冲 11..1
天超 入
液(pH=7)和0.3mol/L碘 占 库仑池 化钾溶液;当进入库仑池的
区xx
气样中含有NO:时,则与电 数据处理系统
解液中的1反应,将其还原
成I,而生成的1又立即在 图6-17原电池库仑滴定法测定NO;原理
铂网阴极上还原为1,便产生微小电流。 如果电流效率达100%,则在一定条件下,微电流
大小与气样中NO:浓度成正比,所以, 可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将产生的电流转换成NO 浓
度,直接进行显示和记录。
该方法的缺点是NO 流经水溶液时发生歧化反应,造成电流损失, 使测得的电流仅为
理论值的70%。此外,该仪器维护量较大, 连续运行能力差,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大气中还有碳氧化物的污染, 其测量方法与第三节中一氧化碳的方法相同 。
三、环境监测仪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1.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 县四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 行业监测站
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2200多个, 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
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 水质监测网站135个。同时,还建有噪声监测网、 辐射
监测网和区域监测网等。
到2005年,国控环境监测网络调整为: 环境空气监测网站226个,测点数793个;酸
雨监测网站239个,测点数472个; 水质监测网站197个,监测断面1074个; 生态监测网
站15个。
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 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
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城。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
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
监测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而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 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
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①技术档次低, 低水平和重复生产严
重,规模效益差;②产品质量不高, 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 故障率高;
③研究开发能力较低, 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 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2.环境监测及监测仪器发展趋势
(1)以目前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 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
发展。
(2)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 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 。
(4)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5)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 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6)环境监测仪器将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 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
发展。
顾上
发表于 2024-4-11 16:32
好贴帮顶
whrs
发表于 2024-4-11 16:36
99999999999
woshinibaba
发表于 2024-4-11 16:45
冲冲冲
a2580147369
发表于 2024-4-11 16:53
感谢楼主,好人一生平安
鼻尖微脏
发表于 2024-4-11 16:59
哦嚯哦豁哦豁?!!